Sunday, November 27, 2005

這樣也叫做「圖表設計」?





在此鄭重聲明,本人並非為了要幫中時晚報仇才來踢爆聯晚的圖表XD


初窺量化圖表的門徑後,我在看文章時常常會順道注意它所附的圖表。當然啦,10張有9張是「不適當」的畫法,其中又以時序列資訊圖表畫錯的最多。

那麼多張有問題的圖表,為什麼我選擇這張圖表作為「批判圖表」的第一炮呢?說穿了,就是看「圖表設計」這四個字不順眼。

3017894-1237414

《聯合晚報》,2005年11月20日,5版


請問各位冰雪聰明、目光敏銳的大大,你們看出這張圖表想要表達的意涵嗎?講真的,乍看之下看不出來吧?

其實這張圖表是為了搭配一則新聞「寄生族不婚 1年少5萬對新人」,該名記者主要是報導台灣地區適婚年齡的有偶率逐年下降的現象。照理說,這張圖表既然是要輔助讀者理解報導內容,那為什麼我看不到有偶率下降的趨勢?

很明顯的,這張圖表的類型用錯了。在時間序列的比較上,用折線圖(line)柱狀圖(column)才能表達其「時間演進」的意涵。一般來說,長條圖(bar)用在項目與項目間的次序比較上效果較佳。但如果把原本應該使用長條圖的時序列資訊用成了柱狀圖,就會讓資訊變得不易顯現,反而增加讀者的理解難度。

年輕人有偶率逐年下降

這樣畫是不是清楚多了呢?


報社既然有「圖表設計」、「美編組」這樣的單位配置,那這些單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讓統計資訊能夠透過圖表適切的表達出來,而不是把資訊變得更複雜、生硬,讓讀者難以理解。今天聯晚這張圖的設計,完完全全違反了圖表製作的基本原則,把原本顯而易見的資訊變得艱澀難懂了,這樣,也可以叫做「圖表設計」?

---------------------------------------------------------------------------------------------------
後記:其實聯晚這則新聞的推論是有問題的。根據內政部資料(excel檔),近五年來50歲以下的有偶率幾乎都在下降,不是只有適婚年齡。何況,這些人晚結婚,也不代表他們沒有賺錢能力、「寄生」在家裡,聯晚這樣「扣帽子」也未免太武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