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1, 2005
bar與column的抉擇
有關於這張圖表背後的意涵之前已經論述過了,現在來談談這張圖表的技術層面。
這張圖表最主要是在突顯蘋果日報長期忽視有效樣本數對於民意調查的公信力,但也由於「時間」這個要素在這張圖表上並不是重點,所以我一度在要使用bar還是用column來表達中猶豫。後來決定使用column,是因為使用bar通常按照大小順序排列,且通常是為了突顯其中一個數列;也由於這次在數列中我加了一個「理想樣本數」,其與蘋果日報的差距甚大,所以並不適合這次的數據。
本來樣本數最高的月份(3月)也有標上數字629,但後來覺得既然重點是在凸顯蘋果的樣本數有多低,乾脆把它拿掉,並在座標軸旁加上數字,也許這樣會比較清楚。
怡志建議我把1068上面的空間加大到1500,並加上橫格線輔助,1068改用粗紅線表示,這樣感覺好多了。
希望這張圖能被蘋果日報的相關人員看到,好好思考一下其中的意義。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